青少年面對漫長的未知或是中年危機時的迷惘,大概率會問自己或上天:「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甚至沒有人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人生的意義(或目的)並不是「找」出來的,而是從受苦的過程「創造」出來的。
人生的意義不是一個完成品藏在某處等待我們去發掘,它是一個未成品、甚至本是「無」,就像一顆埋在地裡面的原石,就算坐在它上面休憩,也不會認為找到了什麼多了不起的東西。
意義要靠每天的選擇與行動日積月累的形塑出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所以年輕人一開始肯定是「找」不到的,就算當時很肯定找到了,若沒有繼續的行動與付出,那股確定感也會漸漸被遲早出現的意外所消融。當你停頓了,人生之後給你的功課就會被當作是「意外」。
人生像是一個巨大的雕塑專案,每個人出生時都會被上天贈與原材料,有大有小,有的是玉石有的是木材,大家的材料一開始都不一樣,用一生的時間把它雕塑成一個讓自己沒有遺憾的藝術品。我們要去尋找能稱手的工具,有時還要自己造出工具,再花時間練習直到熟練。
雕刻是把材料一點一點的削除,有時還要劈下一大塊,這就是在受苦。要成就藝術就不能逃避被劈削磨,但我們須有意識的選擇受什麼苦,而不是對那塊材料亂劈胡砍肆意破壞,也要努力保護未成品不被惡意塗鴉汙損。除了學習如何雕刻,也要學著如何修補。下刀之前謹慎,總有不小心太大力了的時候,更動設計以適應無法挽回的損失,或是用巧手做細節的修補。
每個人的材料不會完全一樣,若心中有更大的想法,可以在創作的過程中去找尋匹配的材料來搭配,這就要學習更多的技巧了。
雖然材料不會完全一樣,但是只要在一開始先揀選材料,再做固定的裁切或化學處理,就能都送到加工廠去批量生產出一致的商品再送到主人手上,這個方式主人可以省力省心,但是只能從工廠型錄中挑一個有生產的。
工廠製造中的半成品中,有些會疑問自己還可以成為什麼樣子。若在工廠型錄中都不到滿意的選項,那這個問題只有它自己願意成為藝術家的時候才能回答了,別人的回答跟在型錄中選一個是一樣的意思。
兩個人的人生路徑不會完全一樣,就算一樣,感受與領會也不會一樣,走同一條路卻沒有人能代替自己走,意義只在走路時創造,不在山頂上的標高三角點。
Get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