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話多的人,與人交談的風格也是正經八百的,從小學到高中,體育與美術(音樂、工藝)總是在補考邊緣。但人總是有表現自己的需求,而我只能寫寫字。
國中有上過作文補習班,那是一個感到窒息的經驗,我想把心情與與想法寫下來,是想讓自己靈魂的一部分具體化,若也能把有價值的心得記錄下來那就更好了,雖然手腳笨拙沒辦法製作出物品或藝術品,但在把內在化為看的見的文字的過程,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創造了。
人類文明啟蒙始於創造:造屋、做陶、立石、串珠、織布、塗鴉... 人藉由創作來體驗生命的存在。我們知道自己不會永遠活著,但在每日的忙碌中忘卻了這個必然的事實。柏拉圖曾說:「哲學家的一生就是在為死亡做準備。」
見證他人的死亡是在提醒我生命的珍貴,而去創造一些東西就是我做準備的方式,其中的掙扎與努力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活著。
去創造一些可能對他人有用且屬於「個人」的作品,不須懷疑這麼做是不是浪費時間白忙一場。它將因被他人應用而有價值,而且沒人能奪走它。隨著我的生命一日日邁向死亡,這些作品逐漸累積之後會像是有自己的生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到「造物者」身上。
十餘年前在極為忙碌的上班日程中,因為主管的鼓勵把一些心得整理後去投稿專業學術期刊,面對同事們潑冷水我仍挑燈夜戰一改再改,那是我第一次中稿、第一次出國用英語演講,雖然整個過程非常辛苦,但是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夠分享出去,心中的快樂難以形容。那時已很清楚自己並不是一個很擅於職場政治的人,我在職場的位置隨時可能因不同主管的喜惡或是組織重組有變化,但是我寫的論文、專利,其作者的名字是不會變的,是可以跟著我走的。我也喜歡思考、設計實驗、推理、發表的成就感,於是我每年都有作品,就這樣堅持了七年。後來換了公司、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到前年我開始準備申請澳洲與美國綠卡時,之前那些作品都成了寶貴的資產,沒有它們的助攻,我不可能兩年內在沒有機構擔保的情形下連下兩城,完成了一開始自己都覺得不可能的目標。
用心寫作已經改變了我的人生一次, 它讓我突破了公司組織與國際地域的限制,讓自己曾經努力的價值被看見,連結到了在原本生活軌跡中不會遇到的人,打開了新的可能性。所以,我要再做一次!
Get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