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過去的自己學習

之前激勵我繼續移民夢的 Jericho曾經好幾次的對我說,要工作時間與工作地點自由就要做eCommerce,之前曾經一頭熱的想開始,卻一直被自己給的藉口卡住了。上個月借住在 Jericho家時,因為近距離觀察他的每日,讓我更確定未來的願景是能掌握自己生活的自由,他也再勸說了一次:「要時間自由,就要做eCommerce」,這次我聽進去了。

現在正處在思考之後要做什麼的整理期,我是一個需要把計畫想清楚才能行動的鋼鐵人(依照四種天賦的分類),遂先分析此一時與彼一時哪裡不一樣?

2020

A. 想複製 Jericho的路,先把電商做起來後辦E2簽證,之後再想辦法在美國辦綠卡。

B. 白天上班非常忙碌且壓力大,有時還要陪小孩,能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有限,大部分的時候想先休息再說。

C. 在台灣的生活雖然有窒息感但是很穩定安逸,之前也從來沒有做生意的經驗,缺乏勇氣面對種種不確定性。

D. 心理一直知道只靠上班是不可能獲得我想要的自由,不是收入來源被雇用者控制,就是要犧牲身心健康去換取高收入,對我而言都是無法長久持續的限制。所以我積極了解股市與房地產投資(過去四年在績效與哲學心法上都有所成長),入股了朋友的Start-up(因為了解產業與創辦人,這筆小投資算是成功),還合夥經營一家傳統超市(衝動決定,既不了解產業也不熟悉合夥人,失敗煞羽而歸)。以上這些經驗讓我更清楚自己要的事業模式。

Naval Ravikant 說槓桿有三種,再加上我的解讀:

A. Labor:

報酬只與時間與勞力投入相關,ex. 上班(是我一直以來的路,但體驗過自由後,現在只想找能在家工作或不用血汗的職缺,薪水已是次要)、開實體店面(因為不是連鎖加盟系統的擁有者,自己開店不符合時間與地點自由的要求,還需時常招募、解聘員工)。

B. Capital:

  1. Equity(股權),買一部分股權(我有)或是自己的公司(我沒有)
  2. Real Estate(房地產),利用銀行資本做槓桿(我有)

C. Code:

  1. Software,Saas軟體的再生產與配送成本幾乎為零(我沒有,離產業與人脈都太遠了,開發門檻對我太高,目前不考慮投入)。
  2. Content,數位內容或課程(我沒有),但這適合我的學習研究能力與出廠角色設定,會開始一步一腳印努力。這需要3年以上才會有成效,但優點是之前的內容與後來的創作可以形成一個有機成長。或許可以從相對容易的Print On-Demand開始,再來才是KDP self-publishing 與數位課程。
  3. eCommerce,可借助已有的各種成熟Saas系統,將國際貿易中的產品開發、行銷、金流、物流等流程大幅簡化與半自動化,而且擴張的邊際成本遠比實體店面低。 一旦把Saas系統串起來,經營者可以用很精簡的人力管理,並不受時間與地區的限制。

2024 (與2020一對一比較)

A. 既然移民身分已不是問題,現在考慮做什麼工作可以更純粹的只考慮謀生賺錢與想打造的生活方式。

B. 身心健康狀態比之前好,也有許多可支配的時間。

C. 已經決定兩年後移民搬家,背水一戰。

D. 我的願景是能有時間與地點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今後選擇的事業方向須與此原則一致,做選擇時會如 Derek Sivers 說的:”hell yeah or no.”

結論,依照我的願景與天賦角色設定,戰略選擇是:

  1. 短,找一個大部分時候能在家上班的工作,不用在乎將來在職場的發展
  2. 中,開始做 eCommerce, Print On-Demand, etc.
  3. 長,繼續美股長期投資,做將台灣房產置換在海外的準備,要不停地練習寫作與分享

後話

向過去的自己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找曾經與自己目前狀況類似,但現在已經到達自己想去地方的人。他們的成功將最能激勵我,他們的路徑也最有可能複製在我身上。

在浪費了一年時間不停嘗試與四個律師之後,我購買了一個學術研究型上班族的EB2 NIW 線上課程,使我找到如何破關的路徑與資源。對於電商我之前也花了很多時間找資料,最近發現了一個與我背景類似的ABC,他曾經是矽谷的工程處長,因為家庭必須想方法找到在家工作的收入,我會買他的課程來學習並複製他的動作。他們決策模式都是偏向分析的,做事都有一套簡單有效率的系統。跟與我思考習慣與能力相近的成功人士學習,只要願意花時間重複多做幾次他們的流程,那獲得相近的結果將是可預期的。

Get in touch

iam@kevinhuan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