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我是啥

做一個腦中的想像實驗:

如果今天我失去了所有存款、房子、工作、債務、朋友、家人,甚至連行動的自由都沒有,那我剩下什麼?

如果所有昨天想要的今天都有了,明天我會想做什麼?會想要現在沒想到的東西嗎?慾壑難填,會有滿足的一天嗎?

若只剩一條命,家人生死未卜,還會想繼續活著嗎?

若已覺得滿足,還會有想繼續努力的目標嗎?

開創意義治療(logotherapy)的心理學家 Viktor Frankl 在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納粹逮捕投入集中營時,失去了全部的財產與身分認同,衣服被趴光、頭髮被剃光,連名字都被囚犯編號代替,當他赤條條地站在廣場上,辱罵聲與狼犬的吠叫襲來,連一點點的尊嚴也被踐踏殆盡,那時他發現只有這副身軀才是他唯一擁有的。

據 Viktor Frankl 的觀察,在集中營努力懷抱能重獲自由希望的人,一但開始數日子並感到能出獄的機會逐漸渺茫,常常頓失信心與求生意志,他們很多並沒有倖存下來。集中營倖存者往往是那些懷抱希望但沒有期望的人,雖不知道自己噩夢何時會結束,只是一天過一天,但是相信戰爭遲早會結束的。他在集中營內命懸一線,生命隨時可能被奪走,但仍能在某些時刻感受到快樂與幸福,看著天空聽著鳥鳴,竟然能在人間地獄對自己說出:「今天天氣真好」。

佛陀出家前是享盡榮華富貴的王子,但心中仍感到苦,當他拋棄一切在野外苦行時,心中的困惑並沒有減少,不論擁有的再多或是過得多麼清苦,都不是能把心安放的方法。

Viktor Frankl 與佛陀在經歷這些人生重大變故之後,他們都選擇了傳道,把智慧佈施眾生,因為這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若失去了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還剩下什麼?

若擁有了所有想要的,我們會滿足嗎?

不增不減的,只有真心。把心安了,一切俱足。

在痛苦中領悟的意義,就是失去之後真正擁有的東西。

在豐足中同理與感激,就是擁有之後感到不缺的東西。

這都是真心的作用,自己能作主的選擇。

若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其實什麼都沒缺少。

若擁有了所有曾想要的,其實什麼都沒增多。

我只有一顆真心,它一直在這兒等我。曾經「缺少」的、曾經「增多」的,都只是讓我能去重新發現它、體驗它。

人生的意義就在把記憶轉成智慧的過程之中。

後記

我還不知道如何面對失去家人或健康的痛苦,雖然理智上曉得遲早都會找到這些經驗的意義,但一回憶或是想到可能性,心就痛。現在最想守護的就是孩子們的童年與我的身心健康。

Get in touch

iam@kevinhuan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