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有一個自我認同的身分來構築自我意識,需要一個身分讓自己的潛意識有處理資訊的框架。
如何來定義自己有兩種主要方式:
1. 人生故事(曾經的經驗)
1a. 在社會上扮演的功能。
家庭: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兒子、女兒、兄妹...
工作:職業、職銜...
1b. 別人(對我的故事)所給的評價
1c. 自己(對我的故事)所給的評價
例如:窮人、不肖子、聰明的(學生)、呆板的(情人)、(唱歌)有天分的...
2. 相信的觀念(價值觀與評判標準)
2a. 別人灌輸的:原生家庭、學校體制、媒體宣傳
2b. 自己獲得的:靈性召喚與生具有的、對個人經驗或人類歷史的解讀、思辨與學習經典...
所以「身分(自我認同)」是一種選擇。選擇接受外界告訴我們的,或是選擇自己告訴自己的。
因為是選擇,所以可以主動創建自己想要的身分,依照心中的理想身分,選擇我們要相信的價值觀與標準,並把人生故事當作創建身分的新材料而不是無法更改的過去。
身分既然能夠選擇,那建造身分的過程就是一連串的選擇。主動選擇向理想靠近,同時保持修整甚至重建價值觀的彈性。
常常問自己問題、用開放的心去挑戰(懷疑)所有外界給的標籤,學習如何問更接近本質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誠實回答這些問題,掙脫過去的標籤,也不要讓現在的自己成為明天的標籤。
真正的自由是主動選擇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每當猶豫不決,誠實地回答兩個問題:
1. 我有什麼好失去的?
2. 我在害怕什麼?
“It’s not about the income or the outcome, but about who you become.”
— Dana Jaunzemis
Get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