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生路線圖

最近常在思考人生下半場要如何謀生。

我承諾兒子移民之後會好好地陪伴他直到度過適應期,好不容易陪他經歷了這麼多突破,高中這段關鍵期更要堅持下去,所以我需要時間彈性且能在家的工作。

會想移民,就是想要有選擇生活地點的自由,既然好不容易取得選擇國家的門票,也要能選擇自己在喜歡的城市生活才有意義。若想先選地點再考慮工作機會,而不是先找到工作才決定居住地,就須要一個工作機會沒有地域限制,之前的努力不會被更換工作地點而打斷,還能繼續累積的工作。

這一年多體會到了能自己安排作息與工作內容的自由,聽起來很棒,但缺點是要對自己每周每月的產出負責。摸索了一陣子後,現在用規律的作息當作穩定的框架,天天保持運動與寫作的習慣,再用需時數個月的目標專案來瞄準每周要做的事。一旦嚐到了能自己掌握人生前進方向的滋味,就不想再被關進動物園了,野生動物必須學會避開陷阱,自己覓食。

關於被動收入的迷思

不論是用時間換錢、用系統來生現金流、或是用資產來增值,都需要用力(做功)。勞力、腦力或心力,差別在不同的思考心態與創造價值的方式。若想完全不費力,那熱力學第二定律便會開始引進混亂,收益系統將會漸漸崩解。要追求的並非不費力,而是用最省力的方式達成想要的結果,如何省力取決於每個人的特質與學習來的能力,沒有唯一的路徑。

依照人格分析,我是一個「鋼鐵」特質的人,再往下細分是同時擁有「房東(Lord)」、「收藏家(Accumulator)」與「技工(Mechanic)」的人格成分。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對現金流分析、評估資產價值與改善系統與流程,會特別感興趣與拿手,但是人與人的直接溝通是我的弱點,要尋找擅長連結人際網路的夥伴來協助擴張我的雷達範圍。

「收藏家」擅長評估真實價值並等待增值,適合掌管長期的資產配置。

「房東」擅長管理現金流,適合掌管中期的財務管理。

「技工」擅長設計系統與改善流程,適合掌管日常的運營。

綜合我想要的工作型態與天賦,又能周全地考慮短、中、長期財務的三隻蹬腳,給自己規劃了大戰略:

短期,eCommerce, supply chain and niche marketing.

中期,Digital content, the niche is myself.

長期,現金流轉正逐漸累積之後,投向「好」的資產。

"A great business at a fair price is superior to a fair business at a great price." — Charlie Munger

“A great roadmap requires reasonable amount of effort is superior to a reasonable roadmap requires less amount of effort.” — Yours truly

Get in touch

iam@kevinhuan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