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ion System

我年輕時個性比較急躁,也比較沒安全感,在做選擇的時候常常在兩種極端擺盪:優柔寡斷東想西想後沒有行動,或是隨波逐流接受第一個機會,這兩種行為模式除非運氣好(有福報),不然都很容易導致後悔的結果。

會這樣是因為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無法認識什麼機會應該勇敢抓住,什麼機會要果斷拒絕。

巴菲特說,人一生只要做對幾個重要選擇就會幸福了。他還說,如果你一生就像剪格的公車票卡(我小時候有看過),而且就只有那麼一張,剪完就沒了,那你一定會很慎重地使用它。

Naval 也說過,人生有三個重要選擇,越早選對越好:

1. Who you marry with? 這一題之前答錯...

2. What you do for work? 這一題誤打誤撞...

3. Where you live? 這一題正在認真回答。

選擇錯了可以改,但不能一錯再錯。搞不清自己的價值觀與重視的東西,就會裹足不前或是追逐下一個閃亮亮的石頭。

Selection System vs Shining Object Syndrome

The process:

1. 確認價值觀。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的動態過程,但我們心裡大概有數,把它寫下來,常常回顧並重寫就會越來越清楚。只要有寫下來的第一版,就可以進行下一步。

2. 想像一個願景。想像一個符合你價值觀的願景,不用管怎麼達成,先把新的願景寫下來,把那個畫面的人、事、時、地、物描寫得越清楚越好。

3. 寫下一個想完成目標的清單。這個清單不用考慮以上兩個步驟,直接把想要達成的目標寫下來,至少要寫10個以上。不用交代為什麼想要,但是必須把它們具體化,有數字更好。

4. 刪減目標清單。檢查這十幾個目標,凡是與願景牴觸或是連結很弱的,直接把它刪掉,要很嚴格誠實的自問自答,必須刪到只剩三個以內,若還有疑惑請跳回步驟1。

5. 聚焦。現在應該只剩不到三個選項,只可以專攻其中一項,剩下的不用刪掉但先放在旁邊。專攻的這一項必須達到某一個里程碑才能停下來,這時可以選另一個目標當作下一個專案,或是跳到步驟1重新開始。

不用害怕拒絕這個就沒有下一次機會了,真正要怕的是糊里糊塗搭錯車,永遠到不了要去的地方。

也不要害怕上錯車就一直在等灰姑娘的馬車,只要誠實面對自己,上錯車就勇敢下車,至少你現在更清楚目的地的方向了。

"Structure creates clarity. Clarity creates Action" - Dan Koe

Get in touch

iam@kevinhuan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