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投資邏輯是全球政治歷史

最大的投資邏輯是全球政治歷史

關善祥曾是一位成功的價值投資者,死前重倉投資於房地產和保險股。然而,在中國2020年開始實行「三道紅線」的房產信用管制政策後,這些投資逐漸下跌。儘管如此,關善祥依然堅持自己一貫的投資哲學,直至2023年9月,他的持倉已虧損超過60%。在恆大地產的許家印於2023年9月27日被捕的隔日,傳出關善祥死亡的消息,留下三名未成年子女。

投資的最大邏輯在於理解全球政治歷史,而不僅僅是財務與價值分析。

單靠經濟和財務分析在中國股市中已遠遠不夠,特別是在2015年後,中國股市已被習近平視為政敵用來對付自己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投資分析方法已失效,真正需要的是對中國政治心理的理解,而非單純的價值投資。關善祥過於相信共產黨會為了民生經濟出手救市,但這其實是種幻想。中國自古以來的「家天下」政治心理使其只有在國庫耗盡時才會動用政策來籌錢,而人民正是他們的資金來源。使用現代金融工具的當權者依然延續著這種歷史性思維,並未改變。

同樣地,在美國股市中,僅依賴本國經濟和財務分析也不足夠。巴菲特的兩個投資失誤便印證了這點:1962年買下波克夏紡織廠,以及1993年用波克夏股票收購Dexter Shoes。這兩個決策問題在於它們的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並不具備競爭力。雖然這兩個決策相隔超過30年,巴菲特依然過於注重一個公司的股票價格相對於其產生現金流能力的差距,而忽略了國際貿易趨勢的變化。

對成功的投資者而言,發現自己的投資邏輯盲點是極其困難的。除了像Mohnish那樣,將已知風險列出一個checklist來規避風險之外,另一種更徹底的方法是從人文角度(尤其是心理與文化角度)研究世界政治史、經濟史及現代地緣政治。大處著眼、細節處著手,才能在長期投資決策中更安全。

最後要提的是,Mohnish的基金在2000年下跌過60%,而波克夏的股價在2008年也曾下跌45%。我不清楚關善祥的具體財務狀況,但虧損60%並非致命,除非資金非自有或是使用債務槓桿。從生前留下的資料,關善祥的投資觀念與人生哲學比大多數的投資人高明,他的結局說明了投資是一個宏大的事業,任何錯誤的觀念都可能使整幢大廈傾倒,除了追求境界的高低,更要弄清楚邏輯的大小次第。

打造反脆弱的投資結構,是所有長期投資人最應重視的核心邏輯。


Get in touch

iam@kevinhuang.tw